青海保護地蔬菜在保障全省菜籃子方面發(fā)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,然而由于種苗的外調、氣候的變化和多年連作等多方面因素影響,加之綠色防控手段的缺乏和用藥方法的不規(guī)范,使得新的病蟲害不斷引入和演替變化,導致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的發(fā)生日趨嚴重,給全省蔬菜生產造成很大威脅。青海作為三江源地區(qū),生態(tài)保護是立省之本,如何在蔬菜生產中應用新技術、新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與管理,從而達到綠色、環(huán)保、無污染的防治效果是青海省生態(tài)立省的客觀要求。
土壤消毒處理及處理后的植物田間長勢
針對青海省保護地蔬菜生產中存在問題及需求,借助省科技廳科技援青平臺,我校農林科學院與山西省農業(yè)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共同申報實施了科技援青合作專項“青海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”,共同解決青海保護地蔬菜病蟲害防治中的技術瓶頸問題。通過項目實施,查明了青海保護地蔬菜主要生產區(qū)湟中區(qū)、大通縣等7縣區(qū)番茄、辣椒、黃瓜主要蔬菜病蟲害的發(fā)生種類和危害程度,篩選出了針對辣椒灰霉病、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、蚜蟲和粉虱有良好防效的藥劑,引進了棉隆等土壤消毒技術并進行示范應用。項目在西寧市大通縣和海東市樂都區(qū)建立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點,核心示范區(qū)面積為150畝,技術輻射應用面積達6000畝,病蟲害防治效果總體達到了85%以上,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30%以上,取得了良好的生態(tài)和經濟效益。
該項目的實施為我省科技跨區(qū)域合作解決生產中的急需技術難題提供了樣板,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。目前,項目已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務,并順利通過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專家驗收。
供稿:農林科學院
【編輯:鄒林有 責任編輯:金萍】